8月2日,中华粮网内蒙古粮食产销衔接考察进入兴安盟地区。兴安盟的产销对接活动在中央储备粮乌兰浩特直属库举行。在对接活动现场,兴安盟商务局于光启副局长在致词中对中华粮网考察团的到来表示了热烈的欢迎。由于兴安盟区域玉米转化能力较弱,于光启副局长特别强调了在东北玉米收储制度改革之年这种产销对接活动的必要性和及时性。在对接会上,中央储备粮乌兰浩特直属库达富白乙主任介绍了兴安盟地区的粮食生产概况及乌兰浩特直属库的基本情况。随后当地与会企业逐次介绍了本企业状况并与考察团成员进行了充分的沟通交流,为后续的合作奠定了基础。
兴安盟是内蒙古自治区粮食主产区之一,地处东北玉米种植带,除主栽作物玉米外,还有大豆、水稻、高粱、马铃薯、杂粮等作物。根据当地农业部门消息,2016年兴安盟各类农作物总播面积达到1671.18万亩,其中粮食作物播种1477.7万亩,主要粮食作物玉米播种1035.92万亩,同比减少198.38万亩;水稻播种73.89万亩,同比增加22.57万亩;大豆播种75.06万亩,同比增加8.47万亩;杂豆播种162.11万亩,同比增加105.1万亩;小麦播种56.48万亩,同比减少14.69万亩;马铃薯播种27.74万亩,同比增加3.62万亩;经济作物中甜菜播种18.01万亩,同比增加10.54万亩;油菜播种16.75万亩,同比减少8.23万亩;其他农作物播种262.23万亩,同比增加132万亩。
在产销对接活动之前,考察团还到访了兴安盟的突泉县。突泉县位于内蒙古东部、兴安盟西部部,是典型的农业县,也是全国粮食生产大县。全县粮食年产量常年稳定在20亿斤以上,是全区粮食主产区和重要商品粮基地县。近年来,全县农业粮食生产能力不断提高,特色农业发展较快,无公害疏菜、脱毒马铃薯、太和小米、水泉绿豆、溪柳大蒜等农产品已成为具有地方特色的知名品牌。2012年曾被国家农业部认定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生产基地”。
本次兴安盟产销对接活动参与企业近30家,参与人员近5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