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中美两国的玉米正相继进入生长的关键阶段,对天气变化尤为敏感。在中国,东北地区的玉米即将迎来授粉期,短期内水热条件较为理想;而在美国,玉米作物的生长状况几乎堪称完美,截至7月13日,美国玉米的优良率更是创下自2016年以来的同期最高纪录。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在美国玉米授粉的中后期,单产仍面临多重潜在威胁。
一、中国:东北玉米即将迎来授粉期,华北玉米始拔节
据中央气象台最新数据显示,截至7月12日,东北三省一区玉米一半以上已达到拔节-吐丝阶段,这意味着玉米即将进入关键授粉期(据吉林榆树地区农户反馈,目前当时玉米正处于抽雄前的大喇叭口期)。
与上年同期相比,目前东北三省一区玉米长势与上年已基本持平。
据中央气象台最新预报,预计未来10天(7月14日-7月23日),东北地区累计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多3~6成,利于补充农田土壤水分和在地作物生长,但吉林、辽宁、内蒙古等地部分地区有短时强降水、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低洼农田可能出现短时渍涝。
小知识:玉米大喇叭口期雄穗已发育成熟,处于四分体期(即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形成四分体的阶段),即将进入抽雄期,这是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的“黄金阶段”。此阶段玉米耗水量占全生育期的30%~35%,土壤相对含水量需维持在65%~75%。
除此以外,华北夏玉米刚刚进入拔节期,略慢于上年同期,参见下图。
二、美国:作物状况近乎理想,但单产威胁犹存
美国农业部发布的作物周报显示,截至7月13日,美国玉米优良率为74%,与上周持平,上年同期为68%,这与市场预期一致,创下2016年以来的同期最高,参见下图。
不过,目前美玉米单产仍存在潜在威胁:
其一,近期衣阿华州西部遭遇的强降雨导致30%的玉米植株倒伏,产量潜力受损。类似事件若持续发生,可能对全国单产造成累积性影响;
其二,北达科他州玉米和大豆作物生长较晚,且当地降水较多,本周气温下降可能不利于当地玉米生长;
其三,农户担忧7月下旬至8月可能出现夜间高温,这将影响玉米灌浆过程。气象预报显示,玉米带中南部和东部可能在季末出现高于平均气温的情况,而北部和远西部地区则可能持续凉爽。
另据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最新的8至14天天气预报显示,7月22日至7月28日期间,美国中西部和大平原的气温很可能远高于正常水平,中西部北部和玉米带东部部分地区可能出现季节性降雨天气,天气暂有利于玉米生长。
总之,当前中美两国玉米主产区均已进入对天气最为敏感的关键阶段,前期关于丰产的预期是否会受到影响,值得密切关注,这也可能成为市场阶段性炒作的热点因素。然而,从全球玉米的播种和生长现状来看,玉米库存的修复依然是大势所趋,这一趋势并不支持玉米价格持续上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