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4日,市场广泛关注的临储玉米霉变标准能否放宽问题正式发文,即对5%霉变以内超标玉米实行扣价,标准高于往年,由此来看,本年度国内玉米市场在供应充裕的背景下,优质优价特征可能进一步体现。具体分析如下:
临储收购霉变标准“宽中有严”
由于今年10月下旬至11月份东北玉米产区气温继续明显高于常年,部分地区玉米再次大面积霉变,针对上述问题,为保护农民利益,12月14日国家发改委等五部门下发《关于做好2014年东北3省及内蒙古自治区生霉粒超标玉米收购工作等问题的补充通知》。
《通知》指出,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省(区)2014年国家临储玉米收购,生霉粒含量应控制在不超过5%,超过5%的,不得作为国家临储玉米收购。按照以质论价、平均扣量与扣价基本相当的原则,对生霉粒含量超过2%不超过5%的玉米将原扣量方式调整为累进扣价,超标多相应扣价多。即:玉米生霉粒含量超过2%不超过3%的,扣价1%;超过3%不超过4%的,扣价3%;超过4%不超过5%的,扣价6%。生霉粒含量超过5%的,由地方政府负责组织专项收购并按照规定用途使用。
不同于往年的是,今年扣量标准可能更为严格(4%-5%霉变玉米扣量或加扣6%)。同时,与上年东北临储霉变玉米放宽标准后,按照霉变超标1%,扣量1%的做法相比,今年临储超标霉变玉米扣价的做法相对更合理。一方面,临储收购玉米霉变粒含量超标并未影响质量,扣价更能表现“低质低价”这一特点;另一方面,按照此标准扣价,比去年更为严格,有利于增强农户保管粮食的意识。
回顾:2013年临储玉米霉变超标按照每高1%,加扣量1%,不足1%不扣量;吉林省级临储玉米收购按照超标1%,扣量1.5%计算,均以2%霉变率为标准,5%霉变以上玉米拒收。
优质优价特征有望愈发突出
12月份以来,东北产区玉米价格已在临储托市政策等因素影响下累计上涨30-70元/吨,尤以深加工企业提价最为明显。预计,随着临储玉米收购霉变标准的放宽以及收购资金陆续到位,临储收购对于国内玉米市场的提振作用将愈发明显。只是,在今年新的霉变扣价标准来看,中长期市场优质优价特征可能更为明显,玉米品质间价差可能进一步拉大。而在今年东北玉米再现霉变的背景下,我们对于明年夏季优质玉米供应水平表示担忧,这也是我们此前建议广大用户积极储备优质玉米的重要原因。
东北农户地趴粮销售告一段落
进入12月份,虽然我国东北产区玉米销售进度同比保持领先,但整体节奏有所放缓。究其主要原因:一方面是临储政策公布以后实质性收购不如预期(因玉米霉变超标不符合临储收购标准);另一方面,大部分农户地趴粮销售一空之后销售意愿趋于谨慎,何况临储托底给予农户“留粮”的信心。此外,此前北方港口玉米收购价格不升反降导致贸易粮利润不佳,影响产区玉米收购。
由上表可见,除中粮肇东因周边玉米自己充裕,且作为酒精加工企业对玉米品质要求相对宽松,价格稳定以外,其他深加工企业均出现明显提价。
2015年玉米进口配额政策公布
临近年末,有关玉米相关政策集中涌现。12月10日,2015年玉米进口配额终于出炉,配额数量维持在720万吨,私营企业占40%,约为288万吨。与上年相比,允许进口企业的范围明显缩窄,其中,具有国家储备职能的中央企业、代理进口企业均不再具备配额申请资格,同时,进一步提高玉米深加工企业准入门槛。
虽然,此次配额具体执行细则尚未公布,有关业内普遍传言的政府将临储玉米拍卖数量与配额发放挂钩也未成文,但从“今年进口配额相关文件中未提及发改委分配配额截止时间”这一点来看,政策很可能存在补充细则。
综上所述,由于今年我国临储玉米收购面临多方面博弈,实际启动时间为此明显延后,但政策的托市效应已经显现。另鉴于临储放宽霉变玉米收购,后期临储收购将稳步推进,只是优质优价、低质低价的特征有望在今年充分体现。最后,2015年进口玉米关税配额申领条件和分配原则已经公布,新年玉米进口也即将拉开大幕,值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