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秋意正浓。位于彭山区公义镇的欣荣村的天府粮仓数智水稻示范基地,迎来了一年中最令人振奋的时节。万亩优质稻田间,满目尽是喜人的金黄,沉甸甸的稻穗压弯了稻秆。
来到天府粮仓数智水稻示范基地,稻浪翻涌,空气里弥漫着新稻特有的清甜香气。三台联合收割机已发出隆隆的轰鸣,开启了紧张而高效的收割作业。它们如同敏捷的巨兽,在广袤的稻田中有序推进,所过之处,稻穗被整齐地收割、脱粒,金灿灿的稻谷如流水般从出粮口倾泻而出,很快便装满了紧随其后的运粮车。
收割机驾驶员姜桂林:“我们每天收个七八十亩地,早上八九点下田,基本上到晚上七八点,就收这么多,反正这两天抢收,确保颗粒归仓。”
在这片规模化、机械化的种植基地背后,是四川成林寿香稻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专业化运营。据了解,今年水稻收割工作从8月上旬开始,截至目前,已经完成了约8000亩的收割任务。
四川成林寿香稻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王程淋:“今年的水稻产量跟去年相比,每亩增加了大概100多斤左右,我们今年的收割工作要持续到9月底,完成两万亩左右的收割量,我们收割烘干后的水稻主要用于销售和储备,尤其是四川储备粮集团,我们已经达成了战略合作协议,还有部分会送到米厂,我们自己也会加工一部分高端大米进行市场销售。”
如果说机械化收割保障了“丰收在望”,那么及时高效的烘干处理则决定了“丰收在手”。稻谷收割后含水量高,若不及时烘干极易发霉变质。在基地的烘干房里,8台大型烘干机正开足马力,满负荷运行。这些设备每天运转22小时,能烘干160吨湿谷,确保守住稻谷入库前的最后一道品质关。
规模化种植不仅提升了农业效益,更推动了全程机械化的发展。从收割到运输,再到烘干和加工,每一个环节都高效衔接,大幅提升了农业生产现代化水平。
天府粮仓数智水稻示范基地的丰收景象,正是彭山区水稻生产全面向好的一个缩影。
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卓柯:“今年全区水稻种植面积达14.1万亩,预计总产量8.1万吨,目前收割工作已经完成95% 为了做好今年秋收,我们提前统筹调配全区收割机、烘干设备等农机资源,确保稻谷颗粒归仓。”
转自中华粮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