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末早秋,萍乡市湘东区排上镇北村村水稻制种基地,无人机在连片稻田上空穿梭作业,细密的肥雾均匀洒落。北斗RTK实时厘米级定位系统数据显示:4小时精准完成200亩稻田施肥,误差不超10厘米……操控屏前,江西北兴众创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戴中华凝视着稻浪,目光里跃动着对这片土地的新期待。
2015年,这个曾在IT行业深耕多年的北村人,带着“为耕者谋利”的初心回到家乡。“种田辛苦,所以我来种;愿意种田的人少,所以我更要种!”这句朴实的话语,透露出戴中华投身农业的决心。深知传统农耕局限的他,一年里有40多天奔波在外,辗转于全国各类农业科技展会和专家讲座,像海绵吸水般汲取现代农业知识。
凭借在IT行业练就的技术敏感,戴中华成了萍乡首个“吃螃蟹”的人——2017年引入植保无人机,让农药喷洒效率提升10倍,不仅省时省力,更降低了农药对环境的污染。在他创建的北兴众创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育秧流水线“火力全开”,1小时产出的1200盘秧苗可栽插60亩田,育秧周期较人工缩短近半,出苗整齐度达到98%。
面对“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的善意提醒,戴中华总是笑着回应:“一个人富不算富,我们要一起把农业这块蛋糕做大。”为此,他组建科技志愿服务队,手把手向同行传授智能农机操作技巧。2021年,他牵头开展的植保无人机培训推广活动,获评“全国科普日优秀活动”。
育人更要育未来。为给农业注入青春力量,戴中华和中国水稻研究所江西省早稻研究中心对接合作,并在萍乡市湘东中等专业学校担任指导老师,搭建起“理论+实践”的培养平台。学生们在育秧大棚里观察流水线作业,在田间学习操作无人机,2024年,戴中华创办的田爸爸农民田间学校获评“全国县级优质农民田间学校”。
如今,湘东区杂交水稻制种面积突破20万亩,年产能达3500万公斤。站在金色稻田边,刚过不惑之年的戴中华感慨道:“生逢好时代,能为家乡的制种产业添砖加瓦,值!”这名奋斗在农业生产一线的“新农人”,恰似稻田里的“疾风”,吹起了乡村振兴的千重稻浪。